close
培養孩子自我克制(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摘自~康軒親子學堂

所有教養方法最終目的,就是教導孩子自我克制的能力 ,讓孩子可以成為一個自律的人。如果爸媽和孩子之間的相當親密,下列的方法可以用來鼓勵孩子發揮自我控制能力;但如果和孩子之間時常呈現對立、敵視、怨恨、叛逆,使用起來可能會適得其反。

★不動聲色
不動聲色並非消極的逃避為人父母應盡的責任,也不是因為父母無從著手管教,而乾脆不理不睬。事實上,這是有計畫、有用意的策略,幫助孩子以自己的力量,約束自己的行為和面對自己的問題。孩子小動作頻頻,惹人心煩,也許他就是要⋯⋯引起你的關切,這時使用「不動聲色」,正是恰當不過。例如:某天,突然聽到三歲的孩子在罵髒話,如果你非常緊張的問他為什麼這樣說話、試圖矯正,反而會讓孩子對這種辭彙更加有興趣,這時,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動聲色。例如:兩姐弟吵架,不用馬上出面擺平紛爭,可以聽聽他們互相叫罵一陣子,過一會兒氣消了,兩個人又和好了,玩在一起。

不動聲色可以用來處理一些情節輕微的毛病,例如:鬼吼鬼叫、喋喋不休、罵人、夜哭、兄弟姊妹間口角、說粗話、無理取鬧,這些行為通常只是要引起別人注意。

但有些具危險性的行為、或嚴重過錯會產生不良後果的,就不可以用不動聲色來處理,如果孩子不斷對父母試探底限、做些父母繼續不動聲色會姑息養奸的行為時,例如:沒告知父母晚歸、在外面玩、不肯回家、毆打父母、擅自無照駕駛(騎車)、偷竊等行為,都是不容寬貸。情緒失控型的無理取鬧,做出危險動作,例如:摔玻璃杯、拿刀子,都要馬上處理,不能採取不動聲色。

父母對於孩子引發的狀況袖手旁觀,表示他們信任孩子的自律能力,讓他們可以面對問題,自行找到解決的辦法,也對於孩子不當的行為有抑制作用,當孩子不能如願成為被注意的焦點,不能從大人處得到安撫或臭罵一頓,幾次下來自然就會對那些不當行為興趣缺缺。

★警告訊號
讓孩子有所警惕,自行收斂的警告訊號,屬於比較積極的做法。暗示孩子,表示爸媽明白他的居心,希望他好自為之。例如:電影或演奏會進行一半,孩子在旁邊製造出奇怪的聲音,像搓塑膠袋、糖果紙,這時爸媽多半就會採用這種方式,用手戳戳正在製造聲響的孩子。
 
培養孩子自我克制(2)

★心靈支援
孩子藉由爸媽的精神支持,強化自我管理控制的能力。8歲的小明現在正和鄰居吵得不可開交,從過去的經驗,當小明氣到極點,他就會揍人。這時媽媽趕緊走到小明身邊,將手臂環繞在小明的肩上,一言不發,小明抬頭看看媽媽,對媽媽說:「小華耍賴!不遵守遊戲規則。」媽媽還來不及說出;「需要我幫忙嗎?」「我們想想看,有什麼解決的辦法?」,小明就自己解決問題了:「我要回家,不跟他玩了!」

孩子在焦躁不安時,爸媽的精神支援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。孩子面對新環境或遇到難⋯⋯題時,心裡害怕在所難免,有爸媽在一旁陪伴,可以給孩子莫大的勇氣,去處理另他害怕的場面。例如:第一天到新學校、看醫生、和老師講話…。

運用這項技巧時,爸媽要注意提孩子所需的精神支援(如果我陪你去找老師談談,會不會有用?)是一回事,完全接手掌控(我們一起去學校找老師理論。)又是
另一回事。青少年期的孩子,可能會因為爸媽的干涉,害他在別人面前覺得丟臉、尷尬,而顯得不高興。

有些孩子不喜歡別人肢體的碰觸。盛怒或情緒失控時,有些孩子會把爸媽善意的肢體接觸或心靈支援,當作是干涉。因此,是否給孩子心靈支援必須依照孩子的個性而定。

★緊緊的抱住孩子
當孩子完全失去控制的時候,爸媽緊緊的抱住他,說話安撫他,口氣要平靜、沉著、溫柔,直到他平靜為止,對2-4歲的幼兒特別有用。爸媽以溫和而堅定的擁
抱,可讓失控而無法接受指令的孩子,逐漸恢復理智。

深長的擁抱孩子,一面溫柔的安撫他,很多張牙舞爪的孩子都會漸漸趨於平靜,但有的父母忍受不住自己好意抱住孩子,還讓孩子哭著抱怨被弄得很痛,心灰意冷、半途而廢,反而放孩子覺得你不夠堅定,無法真正保護他。

另外,這方法也要注意,對於不喜歡被擁抱撫慰的孩子,會被當作是限制他們活動的表示,所以運用時要注意孩子的個性,因人施教。
 
培養孩子自我克制(3)

★運用幽默感
用開玩笑的方式,讓孩子知道爸媽知道問題在哪邊,但是爸媽還沒有插手的念頭。爸媽輕鬆的態度意味著,問題不如想像中嚴重,相信孩子有自行處理的能力。
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喜歡幽默感和欣賞笑話,學齡前的孩子正處於幽默感發展期,他們逐漸可以領會明顯的玩笑。運用幽默感的好處,在於孩子知道爸媽沒有不高興,只是有些事情需要修正和調整。
⋯⋯
小明騎完腳踏車老是把車隨手一丟,讓腳踏車橫躺在車道上,爸爸已經跟他說過很多次,甚至也大聲斥責過,但是他老是這麼隨興,讓爸爸每次都得緊急煞車,停下車來幫他把腳踏車牽到一邊去,以免壓扁。這次,爸爸下車把腳踏車挪開後,冷靜下來,決定試試別的方法。爸爸氣定神閒的走進客廳,跟小明說:「小明,聽說最近有很多壞蛋,故意把小朋友的腳踏車擺在車道上,害爸爸們把腳踏車壓壞。他們最近在這一帶活動,而且,他今天來我們家了!」小明聽了後不好意思的說:「爸爸,對不起。我保證那些壞蛋再也找不到我的腳踏車了。」

孩子一向受慣了責罵或說教,改用幽默的方式來提醒孩子注意他的失誤,吃了一驚的孩子反而會費點心思謹慎行事。

15歲的小華有抽菸問題,全家搞得雞飛狗跳。爸爸下了一到禁令:「不准在家裡或前後陽台抽菸。」當小華在學校因為抽菸被老師留校處罰,回家,爸爸又發現他口袋裡有菸,一時間煙硝味四起,爸爸看了看小華,兩人對視一陣子,突然,爸爸伸手把小華口袋的菸掏出來,「借根菸如何?兒子。」爸爸問。爸爸事後認為,就是這一句話瓦解了小華的所有防備。小華一言不發把菸交給爸爸,並為了不小心把菸帶回家感到抱歉。爸爸的一句玩笑話,讓小華記起沒有遵守的約定。

但是幽默不能變質成為挖苦、諷刺。有些父母會用尖酸刻薄的言詞挖苦孩子,這無法幫助孩子順利解決問題,所以要避免說出讓孩子自覺渺小、無能的措詞。如果運用幽默感,而親子關係日見惡化,那麼表示父母的幽默感和玩笑技巧有待檢討。

例如,孩子在商店偷東西逮,而父母說:「我想那包糖果是自己跑到你口袋裡的?!」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幽默,挖苦的口吻在孩子的心靈埋下陰影,對雙方都造成傷害。

保持輕鬆態度不表示父母不明白問題的嚴重性,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父母在審犯人。敏感的孩子容易把玩笑話當真,把別人無心的話當做諷刺、嘲笑。所以,表達幽默的分寸要拿捏得恰到好處,這也是父母要多加琢磨的技巧。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igi1821x 的頭像
    gigi1821x

    愛抱抱的塞乃B~

    gigi1821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