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是寵物,要給他安全感
尹建莉◎著
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,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金錢,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。那些把拚事業和養育孩子對立起來的人,那些根本就不在乎和孩子相處時間及相處質量的人,那些不去細膩體悟孩子感受的人,不是他們不愛孩子,而是心裡沒有體認到和孩子相處是件重要的事。在他們心裡,孩子不過是一件寶物或一隻小動物,可以暫時寄存於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那裡,然後可以隨時完好無損地取回來。他們沒有看到嬰幼兒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,喜怒哀樂、成長中的每一種境遇,都會在孩子心裡留下深刻的痕跡,就像小狗寄養到別人家,也會因為主人突然不同而顯示出不適應,千萬別把孩子看成是一個完全不會思想的物品。
一個小小的孩子喊你爸爸媽媽,那不是隨意答應一句的事,是需要你投入很多的時間、精力和心思。既然決定要生孩子,就要對孩子負責、用心,把和孩子相處當作一件非常重要且專業的工作來認真對待。
不要把孩子輕易送回老家,讓老人家或親戚幫忙帶。要盡量想辦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,最好能天天見到孩子。如果有實際困難,應該由家長雙方自行協調去克服,不要讓孩子來扛。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,也要注意,不要心裡只有工作和社交,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零碎的時間來分配給孩子。不要對孩子的需求漫不經心,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相處這回事,不要讓你的孩子置身於精緻的房間,卻成為精神上的「寄養兒童」。如果出於客觀原因,必須經常和孩子分離,也一定要想辦法盡量減輕和降低孩子在感情上的失落,比如提前讓孩子和爺爺奶奶或其他臨時照顧者建立感情,分別的日子裡經常打電話給孩子,多和孩子溝通,定期去看孩子,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時刻在關心著他,盡量減少孩子的失落感、增加安全感。
上帝造人,讓人自然地愛自己的孩子,就是為了使父母能夠用心地養育自己的孩子。「工作忙」等任何原因,都不應該成為你對孩子不用心的理由。我們努力工作原本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,最後卻在兒童的教育上出了大錯,於家於國,這樣拚「事業」的意義又何在?
家長這個角色何等重要,說小了關係到一個孩子的命運,說大了關係到國家的未來,所以必須要虔誠專心地去做,不可以怠慢,否則就是犯了瀆職罪。
當代著名女作家池莉說:「我發現從古至今,孩子都是一樣的,家長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。現在太多的父母只願在孩子身上花錢,不願意花時間、精力和心思。實質上是家長變得糊塗了,自私了,盲目了,愚蠢了,懶惰了。」她的話說得比較尖銳,也一針見血。(摘錄自池莉所著《來吧!孩子》)
我也想對老一輩——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們說,也許您有豐富的帶孩子經驗,也許您剛剛退休,身體還非常好,也許您的兒女們現在非常需要您的幫助,但無論如何,您都沒必要在照顧孫輩這件事上「一肩攬下」。您不能讓您的兒女覺得家裡多個孩子只是多了個「小寵物」,卻不經歷把屎把尿精心細緻帶孩子的過程;不能讓他們當了父母,還在心理上吸吮奶嘴,而不考慮自己對這個小小的人兒除了有提供經濟保障的責任,還必須提供感情與教育的責任。
留言列表